在古代汉语中,“去”字的含义颇为丰富,涵盖了现代汉语中的多个概念。其基本词意为离开、离去或距离之远,并且广泛运用于各种语境之中。
首先,在表达空间移动时,《论语·微子》中有句:“孔子適周,将问礼于老子。”这里的"适"即含有“去往”的意思,表示从一处地方前往另一处地。同样是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重耳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同出居五鹿." 这里的“奔狄”,就是指逃离晋国而去到狄这个地方。
其次,“去”亦可用来描述时间流逝或者事物消逝的状态和过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是唐代诗人崔护在其名作《题都城南庄》里的一句诗,其中的“去年”便是运用了“去”的时间意义,指的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已经过去。
再进一步看,“去除”、“去掉”这样的词汇组合则体现了“去”字带有舍弃、丢掉之意。例如明朝张溥所撰《五人墓碑记》有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此处“杜门”即是闭门不出的意思,实质上是摒除世俗事务的一种行为方式,也就是对某些事情采取远离的态度与行动。
此外,“去就”一词,则表达了选择、取舍的概念。比如宋代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里虽未直接出现“去就”二字,但揭示的人生哲理却包含了面对世事变迁应如何做出抉择——既要有顺应变化的一面(如同离),也要坚守永恒的原则一面(而非一味逃避)。
综上所述,“去”一字在中国古典文学及历史文献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以其深厚的内涵以及灵活多样的应用场景展示了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社会哲学思考。无论是描绘物理位置的变化还是心理情感上的抽离乃至价值观念的选择等抽象领域,“去”的使用均寓含深邃的文化韵味和生动的生活气息,成为了汉语言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上一篇:承业进谏译文
- 最新文章
-
-
经典诗词:怒斥小人之佳句集锦
浏览: 6335
-
“日光倾城,温暖如诗——品读那些赞美阳光的经典古诗词”
浏览: 9531
-
弼政之功 殁世不忘 文言文翻译
浏览: 9692
-
诗歌的本质与定义
浏览: 8395
-
端正书写,探索古典之美——深度解读古代文学名篇佳作
浏览: 10160
-
李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对照
浏览: 988
-
汉书全书文言文翻译
浏览: 1922
-
李白《山中问答》全诗译文与解析
浏览: 5635
-
《信仰》歌词所蕴含的爱情与信念深度解析
浏览: 2241
-
红海滩诗意描绘——精选古体诗及现代佳作欣赏
浏览: 8105
- 热点推荐
-
-
脸谱诗篇——从古典韵味到国粹艺术魅力的展现
浏览: 10252
-
兄弟的诗句
浏览: 10229
-
形容难以抉择的古诗名句集锦
浏览: 10182
-
端正书写,探索古典之美——深度解读古代文学名篇佳作
浏览: 10160
-
霸气的古诗词:巾帼不让须眉,尽显女子英姿飒爽
浏览: 10132
-
王维《辛夷坞》 - 古诗全文、注解、译文及赏析
浏览: 10103
-
中华魂主题的经典诗词及名句集萃
浏览: 10036
-
伍子胥 - 文言文选读及解析
浏览: 10023
-
古文“滋基”之意涵与解读
浏览: 9965
-
精选伤感古风诗词配图,唯美演绎古典哀愁意境
浏览: 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