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词

文言文《矛与盾》原文及翻译

更新: 2025-03-15 04:08:50   人气:646
在古代文学瑰宝中,《矛与盾》这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以其生动形象和深刻的哲理内涵,在历代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以细腻的文字笔触揭示了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逻辑矛盾现象,并对人们的行为准则提出了警示。

原文曰:“楚人有鬻楯與矛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这段文字描绘的是一个楚国商人同时售卖自己的盾牌及其锋锐无比的长矛的情景。他首先夸赞他的盾极其坚固,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穿透;紧接着他又赞美起自己所售的矛无坚不摧,任何物质遇到都会被刺穿。

然而,“或問之曰:‘以子之矛攻子之楯何如?’ 其人弗能應也。” 有人针对此情景提出了一针见血的问题——如果用你的矛去攻击你那号称牢不可破的盾将会如何呢? 商人在面对这一质问时哑口无言,无法做出回应。这便是全文最为精彩的转折之处,也是寓意的核心所在。

这个简单的故事蕴含着深厚的哲学含义,那就是我们在阐述观点、表达主张或者推销产品的时候,必须保持内在的一致性与合理性,否则就可能陷入自相矛盾的局面之中。无论是在言语表述还是行为实践上,都应当避免“自我冲突”,这是人类思维严谨性和言行一致性的基本要求。

进一步讲,《矛与盾》不仅启示我们应具备清晰而连贯的思想体系以及理性诚实的态度,更深层次地批判并警醒那些为了利益诉求而在事实面前选择逃避甚至欺骗的人们。它的智慧光芒穿越时空界限,至今仍闪烁于世人的思想海洋之上,照亮我们的认知之路,让我们时刻警惕生活中的悖论陷阱,力求做到知行合一,内外兼修。

综观全局,《矛与盾》一文通过巧妙的艺术构思将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为鲜活的生活场景,展示了古人文思敏捷而又洞察秋毫的独特魅力,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历久弥新,常读常新,给人启迪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