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词

輷在文言文中的释义与用例

更新: 2025-03-21 16:45:57   人气:1085
在中国古代的文学宝库中,"輷"字虽非常用之词,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表达功能。《说文解字》对“輷”有详尽记载:“輷,车声也。”其本意主要描述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生动展现了古时候马车载重疾驰、轱辘滚滚的独特景象。

首先,“輷”的应用往往寓含着行动迅速或场面宏大的意境。如汉代司马相如在《子虚赋》中有云:"驂骥骅骝,骈阗累积;跼蹐輷々,蹴踘连翩。"此处以"輷々"形容众多良驹并驾齐驱之时蹄音轰鸣不绝于耳的情形,展示出壮阔雄浑的画面感,凸显王室狩猎队伍阵容庞大且气势磅礴的特点。

其次,在诗词歌赋之中,"輷"常被用来象征繁华盛世或者社会活动频繁的状态,《诗经·小雅·采菽》曰:"君子来朝,何锡予之?既优既渥,亦孔之嘉。振旅设旆,薄言愬愬,蹶毂洒埽,告厥成功。輶軏彭彭,旟旐维纲。"这里的"輶軏彭彭",描绘的是诸侯进京觐见天子后凯旋而归的情景,车队浩荡前行之声犹如輷然作响,以此彰显国家安定繁荣,礼制秩序井然而有序的社会风貌。

此外,也有诗人借“輷”这一词汇抒发个人情感世界的变化波动。“輷訇悲风起”,唐代陈子昂在其名篇《登幽州台歌》里通过这种强烈鲜明的听觉效果营造了一种苍凉激越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面对历史沧桑变迁所产生的孤独落寞之情以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综上所述,尽管“輷”一字看似寻常简单,但在古典文献及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却是丰富多彩,并富有多层次的意义指向:它可以是直观具象的场景再现,也可以是对宏大叙事背景下的生活细节勾勒,还可以成为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独特符号载体,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及其深远的人文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