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古诗词

古文中的“倾”字含义详解

更新: 2025-03-12 19:35:33   人气:3442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倾"一字承载着深厚且丰富的内涵。它既是一个动态的描绘词汇,又寓含了深刻的情感与哲理表达,在不同的语境下展现出多元化的意境。

首先,“倾”的基本释义是倾斜、歪斜之意,《说文解字》曰:“傾,仄也。”形容物体失去平衡的状态或方位偏倚的情况,如山势之倾覆,器皿之侧倒等物理现象。“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此诗中的高楼仿佛有顷刻间便会倾塌之势,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一种险峻而又壮美的景象。

其次,“倾”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尽致投入”,全心向往的意思。比如《楚辞·九歌·湘夫人》里提到的“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何萃兮苹中?罾何为兮木上?”这里的“目眇眇兮愁予”就是诗人对远方意象的一片深情厚谊近乎‘倾’诉而出的心态表露,这种情感上的完全倾向和寄托赋予了文字以鲜活的生命力。

再者,“倾”还引申表示尊崇敬仰的程度极深或者事物衰败瓦解的速度非常快的情形。例如唐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重述。"其中暗喻社会阶级对立严重,贫富悬殊至极致,盛世之下隐藏的社会矛盾已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即将面临彻底颠覆的局面——这就是一个深度意义上的“倾”。

另外,"倾国倾城"一词则极具诗意美感,源自汉代司马相如的名篇《长门赋》,用来赞美女子绝世美貌足以使国家都为之颠倒沉迷。这里“倾”既有动人心魄的魅力四溢之意,又有因美色而引发天下动荡的形象化描述,展现了古人对于人性欲望和社会伦理的独特洞察。

综上述所述,汉字“倾”不仅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及世间万象的变化无常,更是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世界之中,反映出人们丰富细腻的心理活动以及对待生活各种情境的人生态度,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和人文思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