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集”一字蕴含了丰富的意义与多样的应用场景,其词性既可作为动词使用亦能充当名词,并且随着上下文的变换呈现出深厚的内涵。以下就“集”的不同释义及相应例句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古文中,“集”最常见的意涵为聚集、集合之意,常用于描述人或物集中在一起的情景。例如,《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诸侯罢戏下者数十万人皆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这里的“罢戏下者”,即是指集结于戲水之下的人群,形象展示了人群大规模聚合的状态。
其次,“集”也有汇编、辑录的意思,通常用来指代将文章诗词等汇集编辑成册的行为。如《汉书艺文志》载有:“刘向校阅经典,分而类之,以甲乙丙丁次列众篇,总名曰《七略》,是谓图书集成。”其中的"集成"一词正是源于对各类典籍资料收集整理的过程,也就是通过“集”的过程形成了一部系统的文献巨著。
再进一步看,“集”字还引申出鸟类栖息的概念,表达停歇、停留的意义。诸如唐诗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里虽未直接出现“集”字,但描绘的是傍晚时分鸟儿归巢的画面,暗含着“集”的意味——孤鹜(大雁)飞翔之后终会聚拢休息。
此外,“集市”这一概念也源自“集”。它表示定期交易货物的地方,比如唐代杜甫在其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鱼盐隘里巷,雀鼠墟市廛。”(节选自《丽人行》) 中提到的“墟市廛”,就是民众集聚交换商品之地,展现了生活气息浓厚的市场景象。
总结而言,“集”作为一个富含深厚文化底蕴和多重语境适应性的汉字,无论是表征实体事物的汇聚状态还是抽象的精神思想成果的整合积累,均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生动地融入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中,丰富并升华了文本的艺术表现力。同时,透过对其多元含义的理解和应用,我们不仅能洞见古人智慧的高度凝练,也能深切感受华夏文明博大的包容性和深邃的生命张力。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314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994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826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680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974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7024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2051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415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834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784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376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330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324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309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258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238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195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172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153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