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的文言文中,“地方”一词通常并不直接出现,而是通过多种多样的词语来表达不同的地理空间概念。以下是对这些表述方式的一次深度梳理和解读。
1. **地**:在古籍中,“地”是最基本的空间指向单位,泛指地面、土地或地域,《诗经·小雅》中有云:“我黍与与,彼稷之穗,行归于周公之地。”这里的"地"即特指的是某一片区域或者领土。
2. **方**:"方"字单用时可以理解为方向、方位,在组合使用如“四方”、“八荒”,则代表广阔的疆域或是天下各处,《楚辞•九章•涉江》有句曰:“怀故都之浩茫兮,实迷途其未远;忽乎吾将南行兮,至洞庭之野芷兰芳菲之处也”。此处的“南方”就是具体的地点描述。
3. **土宇**:此乃对领地、国土范围的一种尊称,《左传·宣公十一年》记载:“封畛五百里以为汤沐邑,使之奉祀商容而修商人之政刑,以事上帝鬼神及先王祖考,使无失厥职。”其中的“土宇”便是国界之内所有的领域。
4. **邦畿**:用来形容国家首都及其周边地区,《尚书·禹贡》载:“九州攸同,四隩既宅,九山刊旅,九川涤源,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孔脩,庶土交正,厎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这里提到的就是王朝的核心地带——邦畿所在的地方。
5. **州郡县**:中国古代行政划分中的具体地理位置名称,例如《汉书·地理志》所述各地详尽的地名记录就包含了大量关于州、郡、县等行政区划的信息。
6. **乡梓桑梓**: 这是对于故乡家园的深情寄托,《后汉书·张衡列传》就有提及“弃官从亲,还於南阳,因居焉。”此处的“南阳”即是主人公的家乡所在地,又可称为他的“乡土”。
7. **原隰江湖**:这类词汇描绘的是自然地貌特征,《离骚》屈原有诗句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沅湘之间兮,去故乡而就放逐之路矣。”这其中涉及到了水系湖泊(沅湘)以及广袤平原高地等地形特色。
综上所述,古人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巧妙表达了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具体位置关系,无论是宏大叙事里的江山社稷还是微观视角下的田畴闾巷,均能见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其独特的地理观照意识。
上一篇:关于读书的好句精选摘录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055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753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19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437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762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13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839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28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629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567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50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02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195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183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34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09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70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48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20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