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更新: 2025-03-21 01:41:04   人气:10196
在《隋书》列传中,记载了一位名曰长孙平的人物。他生于南北朝时期,历仕北周至隋两代,以其卓越的政绩和深思熟虑的政治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据史书记载,长孙平原籍乃河南洛阳,出身官宦之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智与品德修养。其为人正直不阿、勤勉好学,早年曾在西魏为官,后随政权更迭而入仕于北周一朝,并以公正廉洁之风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进入隋初之际,时任度支尚书的长孙平洞悉民生疾苦和社会弊端,针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仓储不足问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建议——推行“义仓”制度。他认为各州县应依据地土贫富设立公共粮仓,“岁丰则出粟备凶荒”,即每年丰收之时储备粮食,以防歉收时百姓饥馑。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稳定了地方经济秩序,保障了民间基本生活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显示出了他的远见卓识以及深厚的民本思想。

此外,《隋书·长孙平传》还描绘了他的清廉形象。他在任期间始终秉持公心,严惩贪腐行为,深受民众敬仰爱戴;同时他还重视教育兴邦,积极倡导并推动各地学校建设与发展,可谓是一位兼具政治才能与人文关怀的理想官员典范。

晚年时期的长孙平仍保持着对朝廷事务的高度关注与积极参与,即使身居闲职亦不忘进谏献策,表现了一个忠臣良将应有的忠诚与担当精神。历史对其评价极高,认为他是那个时代难得一遇的人杰之一。

综观长孙平的一生行迹,无论是在政策制定上的务实求新,还是在行政管理中的廉政清明,抑或是在教化人民方面的孜孜努力,都充分展现了一种深深植根于儒家理念的价值追求:以为国为民之心去践行治世之道,以此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品性修为的真实写照,更是他对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成功传承和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