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汉语中,“抵抗”的概念多以委婉或形象的词汇来体现,这些词既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又精确地传达出面对压力、逆境时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以下就对几种常见且经典的“抗拒”意象进行解析,并配以其相关古文例句。
一、“抗”字是直接表示对抗或者抵挡的一个重要词语,在许多古典文献中有广泛应用。“抗”,本义为举也,引申则有抗衡抵触之含义,《左传·宣公十一年》记载:“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惟余马首是瞻。’栾黡曰:‘晋国未若有敌,而不可以匹夫逞欲于我君,吾死必尸诸朝,以为戮战者戒!敢有不出,抑吾子也?遂不肯受命,与士会各帅所部以拒楚。”此处“以拒楚”即体现了抵御外侮的决心和行动力。
二、“御”一字同样富含反抗意味,《诗经·大雅·烝民》载:“衮职有阙,维仲山甫补之;岂弟君子,四方为纲。俾尔戬谷,罄无不宜;莫扪朕舌,訏谟定命,远犹辰告。”其中"四方为纲""御天下变乱"暗含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思想以及稳固国家秩序、抵制祸患侵扰的责任担当。
三、“扺牾”是一个描绘激烈冲突场景的复合词,出自《战国策·齐四》,原文云:"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谓孟尝君曰:'臣窃观薛矣,其俗贱工贾,皆好勇斗狠,故徙之,则抟心并气,怒邻仇雠,其所居不少宁日也' " 这里的“抟心并气”描述的就是一种内聚力量坚决对外阻力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所说的强烈抵抗意志。
四、“执戈披甲”是对战斗状态的形象化表述,往往蕴含着坚定抗击敌人的情怀,《史记·项羽本纪》里就有这样一段生动描写:“籍(项羽)独藉是以拔剑舞斩沛公前殿上坐席间,若入无人之地。哙乃排闼直入,瞋目视项王……曰:‘此亡秦之续耳,愿大王急击勿失。’于是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这里樊哙奋不顾身为刘邦阻挡危机的行为就是典型的英勇抵抗表现。
五、“折冲樽俎之间”,典出于《晏子春秋杂下二十》中的故事,形容运用智谋外交手段化解军事上的冲击威胁。原话为:“昔先大夫宴婴亲霸诸侯於澶渊之上,今将军更封微壤,以镇抚蛮荆,何异乎折衝万里之外哉?”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武力抵抗,但在战略层面上却能有效阻止外部侵犯,展现了古人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胆识。
综上述种种经典用法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对于“抵抗”这一主题有着丰富多元的表现手法,无论是刚烈激昂的身体对决还是运筹帷幄的策略应对,都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伟大精神特质。
上一篇:孔子文言文献选录及其注解
下一篇:遇狼 - 文言文解读与翻译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060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755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22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438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764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17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843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31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631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569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51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04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196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183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34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09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72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48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22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