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寝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

更新: 2025-03-25 01:43:14   人气:1112
“寝”一词,在古汉语中,蕴含着丰富的意蕴和多元的使用场景。它既是一个日常生活的动词,又常被引申为抽象的精神状态或行为表现,展示了古人生活哲学与情感世界的细微之处。

首先,“寝”的基本义是指睡觉、卧息,《诗经·陈风》中有云:“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其中"寐"即指寝眠之意。再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遂解衣欲睡(寝)。“此处描述刘邦回到营地后准备就寝的情景。

其次,“寝”也用于表示搁置不理或者停止进行某事的意思。例如,《汉书·霍光金日磾传》载有:"上以其大将军之尊重,不忍加法,令群臣下议更选任将相。及奏当免光官爵归故郡,上犹尚豫未有所决,而见光出休近厕,召问昌邑王所坐罪状……于是乃许御史丞请,遣宗正刘德诣孝武园庙取其玺绶,因赐光黄金五百斤,安车驷马,罢就第——是谓‘寖疏于政’矣”。这里的“寖疏”,即是逐渐退出政务,也就是今所谓“废弛职守”。

此外,“寝疾”则特指病重不能起床,体现了古代对疾病缠身者无法正常起居作息的关注。比如在《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就有这样的表述:\"晋侯梦随季子高寝门之外.\" 这里的 “高寝门外”实则是说梦见公子重耳在其寝室外病情严重的情况。

至于尊贵人物去世,则称作“薨于××”,有时会进一步具体描绘成“寝驾崩”,这是对于帝王贵族逝世时依然保持尊严体面的一种委婉表达方式。如《旧唐书•太宗本纪》曰:“贞观廿三年五月己巳,帝寝疾於含风殿。”

综上所述,“寝”字在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运用极为广泛且深刻,不仅直观反映了古人日常生活的一隅,而且微妙地折射了他们对待人事变化乃至生死问题的态度与智慧,堪称汉字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典型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