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一篇富含哲理的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出自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韩非子所著之《韩非子·五蠹》。这个短小精悍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寓意深邃的语言揭示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静态的眼光无法适应动态现实的道理。
原文如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此吾劍之所從墜也。’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行而剑不行,故失矣。”
这段话描述的是一个楚国人过河时不小心将宝剑掉进了水中,在危急关头他迅速在船上记下了剑掉落的位置,并自信地认为待船只停稳后就能按照标记找回失落的剑。然而,当船舶靠岸之后按图索骥去寻找那把剑的时候却发现无迹可寻,原因在于他的思维定式没有考虑到河水流动以及船体前行的因素,导致“船行而剑不行”,最终未能实现目标。
对这篇古文进行现代语言翻译解析:
一位来自楚国的人乘船渡过大江时不幸让自己的佩剑滑落到了水流之中。情急之下他在船边做了个印记并声称,“这就是我剑落入水面的地方”。等到航程结束船只停下来之时,这位楚人依据之前所做的标识跳进水中搜寻丢失的剑,但却一无所获。因为他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虽然船已经停止行驶,但江中的流水依旧奔腾不息;也就是说,尽管他对遗失地点进行了固定记录(即"刻舟"),但是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比如“剑”随着水流移动),"求剑"的行为自然就变得徒劳无功。
《刻舟求剑》这一典故以其富有深度的生活智慧启迪着世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运动变迁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模式或已有的经验,而是需要灵活变通以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否则就会如同那位楚人在面临问题时不考虑实际情况一样,只固守成规而不顾外界条件改变,则必将陷入困境,甚至可能贻笑大方。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与时俱进的重要性所在,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种种挑战时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及应变能力才能成功驾驭各种复杂局面。
下一篇:趋炎附势的名言警句集锦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060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755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22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438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764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17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843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31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631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569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50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04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196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183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34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09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72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48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22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