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文言文《小时了了》全篇翻译与解析

更新: 2025-04-01 11:51:20   人气:9954
【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至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人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闻语,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耳。”

【译析】:

汉代的孔融(字文举),在他只有十岁时便跟随父亲来到洛阳城。当时,在朝中有极高声誉的是名叫李膺的人,他担任着司隶校尉的重要职务,并且他的门槛很高:来访之人必须是有杰出才能、良好名声或是其内外亲属方可通报接见。小孔融走到门前,向守卫说:“我乃是李先生家的亲人”。得到允许进入之后,他在上座坐下。李膺好奇地问道:“你和我家究竟有什么亲近关系呢?” 孔融从容回答道:“昔日我的祖先孔子曾拜你的祖先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聃)为师,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两家自古以来就是世代友好之家啊。”此话一出,不仅让李膺及其在场的所有嘉宾感到惊奇不已。

稍晚些时候到达的一位朝廷重臣——太中大夫陈韪听到了这段对话,却轻蔑地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小时候聪明伶俐的小孩儿,长大以后往往成就并不出众。”面对这样的质疑,孔融立即机智回应:“想必您大人幼时一定也是个极为聪慧的孩子吧!”

在这段记载于《三国志·魏书·崔琰传注引何宴集解》中的故事“小时了了”,展现了少年孔融卓越的语言技巧以及过人的智慧应对能力。“小时了了”这句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儿童早熟而显得很聪明,同时也包含了对其未来是否能够保持这种优势的一种疑问或者警示。然而在这个典故之中,孔融以其敏捷思维成功反驳了成年的权威人物对自己的评判,使得这一贬义色彩的话语反而彰显了他的才华横溢之处,成为了一则展示中国古代童子英姿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