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潦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及其用例解析

更新: 2025-03-18 14:45:25   人气:7761
“潦”字,在古汉语中,蕴含了丰富的语义与应用场景。其基本释意主要涵盖了水大、积水和雨后地面积水的状态以及草木湿润繁茂的景象等多重层面。

首先,“潦”的本初意义是形容雨水充沛或者洪水泛滥的情形,《尔雅·释天》有载:“秋而霖谓之淫,夏而霖谓之潦。”这里的"潦"即指夏季连绵不断的降雨导致地面大量积水的现象。例如《诗经·小旻》中有诗句曰:"如彼筑室于道谋,何不日惟其所届?无为昊天疾威,弗虑厥终,靡国不堪,迄于胥弥,俾民尤瘁,曷云能谷!"(如同在路上众人议论建屋般混乱,为何不在开始时就考虑周全?就像上苍降下连续的大雨形成涝灾一样,并没有考虑到最终结果,任由各国陷入困境,直至遍野泥泞无法行走,使百姓更加困苦疲惫,这样怎么能五谷丰登呢!)此处通过描绘"昊天疾威"形成的"潦"境况来隐喻国家治理上的疏忽与后果严重性。

其次,"潦"又有湿地之意,常用来描述因长期潮湿或经常被水分浸泡的地方环境特点。比如唐代杜甫在《春望》一诗中的名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其中虽未直接使用"潦"一字,但所营造出的那种战乱之后城市荒芜,草木丛生且湿气弥漫的画面意境,其实暗含着对"潦"这一状态的形象刻画。

再者,“潦”还有引申至植物生长旺盛的意思,尤其用于表现草地青翠浓郁的样子。汉代扬雄在其著作《甘泉赋》里写道:“于是览蔓衍,观濈滙;岑崟参差,幽蔼菲薆;百卉藏蕤,众庶熙攘”,这里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到“潦”,但是通过对植被茂盛生机勃勃场景的具体勾勒,实际上也展现了类似于“潦”所寓示的生命力勃发的气息。

综上述可见,“潦”这个汉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文化表达之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它既是对自然现象的真实再现,又是古人借物抒怀、寓意深远的重要载体之一,生动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