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文言文中,“此身”一词承载着丰富的内涵,其运用既体现了古人对个体存在的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又展现了古人在表达人生哲理、抒发情感时的独特语言魅力。
首先,在字面意义上,“此身”是指当下所处之身体或自身。在许多记叙性或者描写性的文言语境中,"此身"是对自我存在状态的具体指代和强调。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有句:“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对此身为异客。”这里的“此身”,即表示作者身处困境之中,独自面对人生的艰难曲折,生动而直接地传达出主人公的心灵孤寂以及生活遭遇的真实状况。
然而,“此身”的深层意蕴远不止于物理层面的身体指向。它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和哲学思考的对象,往往被用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和个人的价值所在。“此身虽存,不识道之所由;此身若亡,则知归矣。”(出自某部古代典籍)此处的“此身”,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肉体意义,上升到灵魂层次的生命反思,表达了无论生死都要追求大道真理的人生信念。
进一步来看,《论语•微子篇》记载孔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其中的隐含之意便是希望这一辈子(此身)能够有所建树,留下美名千秋万载。这种用法下的“此身”,实际上涵盖了一个人全部的生活历程及成就贡献,彰显了一种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道德理想主义情怀。
此外,"此身许国"这样的表述常见于忠臣烈士的事迹记录里,他们将自身的命运乃至整个生命的奉献给国家民族大义,其中的“此身”则体现为一种舍小我成大局的伟大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此身”二字作为连接个人身心内外世界的纽带,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展现出了多元化的艺术风貌和深远的文化内核。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情境中文言文中“此身”的具体应用及其蕴含的精神实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且立体地把握住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性尊严、社会责任、价值取向等重大命题的理解与诠释,并从中汲取滋养现代人文素养的力量源泉。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058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754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21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437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763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16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842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30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630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568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50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03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196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183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34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09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72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48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22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