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文言文中“谋”的含义及用法探究

更新: 2025-03-18 01:38:03   人气:5800
在古汉语中,“谋”一字蕴含深远,其内涵丰富且多元。它既是一个独立的词汇,又常与其他字词巧妙搭配以表达多层次的意义,在古代文学、历史记载以及哲学论述等各类文本中都有着广泛应用。

首先,《说文解字》对“谋”的解释为:“虑也”,即深思熟虑之意。“谋”之基本意涵指向人的思维活动——计划与策划,涵盖了从个人修身齐家到治国平天下的各种智识策略和决策过程。如《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所载:"师尚父与诸将谋曰" ,此处的“谋”就是指共同商议军事战略,凸显了集体智慧的作用。

其次,“谋”还延伸出预设目的并为之筹划的行为意义。例如,《论语·卫灵公》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此句中的“仁以为己任”,即是胸怀大志的一种谋划体现,强调道德修养和个人理想的长远规划。

再者,“阴谋”、“阳谋”概念进一步拓展了“谋”的伦理维度和社会评价色彩。“阴”表示隐秘或暗地里进行,故“阴谋”往往含有贬义,指的是用心险恶的秘密计策;相对应的,“阳谋”则光明正大地展示意图,并通过正当手段实现目标,带有积极正面的价值取向。这种对比使用深刻揭示了古人对于行为动机及其实施方式的高度关注和评判标准。

此外,"谋生""图谋" 等词语,则突出了人在社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态度:面对生活的艰辛挑战时需寻求出路(谋生),追求理想抱负之时要有明确的目标设定和行动计划(图谋)。

总结而言,“谋”这一汉字在中国古典文化之中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既是人类理智运作的具体表现形式,又是衡量个体乃至群体行动合理性和价值性的关键指标之一。无论是显于朝堂的大政方略还是藏于市井的人生算计,均离不开这个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的古老文字——“谋”。通过对它的深入探讨和理解,我们不仅能更好地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也能从中获得关于生活艺术与人生哲理的独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