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乐不思蜀:文言文详解

更新: 2025-03-24 17:48:14   人气:8358
“乐不思蜀”这一典故源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中对刘备之子刘禅降魏后的记载,生动描绘了人物在异国他乡沉溺于享乐而忘却故乡之情的场景。此成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人生哲理。

故事发生在三国时期末期,当时蜀汉皇帝刘婵面对曹魏大军压境,在群臣劝谏无效的情况下最终选择投降,并被迁往洛阳安置。据史书记载,司马昭设宴款待刘禅以探其心意时,特地安排了一出蜀中的歌舞表演。席间,旁人皆因思念旧土、感怀亡国而不禁涕泣,唯独刘禅观赏得津津有味,甚至笑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乐不思蜀"这四个字由此而来,它既是对历史情境的真实再现,也是对人性弱点的一种深刻揭示——人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容易丧失斗志和进取之心,忘记曾经的理想追求以及肩负的责任使命。同时,这个词语还寓含警醒之意,警示人们应居安思危,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丢掉民族气节和个人操守。

从另一角度看,“乐不思蜀”的表现形式虽显消极,但也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于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珍视。然而,这种单纯的快乐并不能作为人生的全部价值取向,尤其是在面临国家存续、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面前,个体应当具备更深远的眼光及更为坚韧的精神坚守。

总的来说,《乐不思蜀》的故事以其独特的人性洞察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代教育子孙勿贪图享受、不忘本源的重要教材之一,同时也为我们思考个人成长、社会责任乃至家国情怀提供了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