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作为汉字,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古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它既是动词、介词,又可作连词使用,并且随着上下文的变化,“及”的具体释义也千变万化。
首先,“及”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达到或触及的动作行为,《说文解字》曰:“及,逮也。”如《论语·微子篇》中有云:"夫子之在此,犹燕之处堂而畏皋鱼也;及其得志于诸侯,犹鹰隼之击於蓬蒿之间耳。“此处的"及"即表达了等到的意思,描述孔子等待时机的过程以及实现抱负时的状态对比鲜明。
其次,“及”也可引申为涉及到人的范围或者时间上的延伸。例如《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秦伯伐晋,及河,则马逸不能止。“这里的“及”,则表达的是行进到某地之意,形象描绘出秦国军队推进至黄河边的情景。再比如《战国策·齐四》载有\"孟尝君相齐,国贫兵少。谓群臣日:‘我欲拔赵,奈何不若韩魏之力?吾忧此久矣!’左右莫对。荀息前曰:'臣闻以一缕续百钧者,以为不及也; 今将军垂拱庙堂之上,折冲万里之外,其及未可知也。'" 这里的“及”,则是涵盖影响的程度,意指可能波及、涉及的地方很广远。
此外,“及”还常被用来连接前后两个动作或是事物,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并且”。譬如在屈原《离骚》诗中有句:\"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
其中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 的 “与” 实际就是 “及”,这里就表并列关系,展现诗人追求高洁人格和永恒生命的宏大志愿。
综上所述,“及”这个看似简单的文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乃至各类典籍文献之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多重含义赋予文本更丰富深邃的情感色彩和哲学思考空间,同时也展示了中国古典语言独特的韵味之美。通过深入理解和把握“及”这一词汇的各种运用方式,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传统经典文化,也能使我们在日常写作交流过程中更加精准地道地传承华夏文明的独特魅力。
- 最新文章
-
-
黄河赋——滔滔巨川与华夏文明赞歌
浏览: 2060
-
郑人买履 - 文言文详解:原文、翻译、注释及寓意
浏览: 5755
-
荷花之药食价值及其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应用
浏览: 7622
-
古典文言文重要代表作列表
浏览: 2438
-
仿作《核舟记》——精微工艺再现古典魅力
浏览: 9764
-
荀子《劝学》原文与注释解析
浏览: 6817
-
窃在文言文中的多种含义及其用法举例详解
浏览: 1843
-
古代文献中“猎”的含义及其应用举例
浏览: 1231
-
文言文中如何表达“叹气”之意及其相关词汇与例句
浏览: 4631
-
“死”在古代汉语中的多种表达及其文化含义探究
浏览: 6569
- 热点推荐
-
-
文言文中表示“地方”的词汇总结
浏览: 10251
-
文言文中描绘雨的经典诗句与佳句集锦
浏览: 10204
-
隋书·长孙平传 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浏览: 10196
-
《明史·张鹏传》文言文阅读与答案详解
浏览: 10183
-
荆茅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浏览: 10135
-
张镒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详解
浏览: 10109
-
我的父亲——家严传略 文言撰写
浏览: 10072
-
头颅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及含义
浏览: 10048
-
建的文言文解释与用法举例
浏览: 10022
-
文言文字典 - 在线查询与解析古汉语词汇
浏览: 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