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文言文

马说文言文原文与译文详解

更新: 2025-03-10 06:19:45   人气:9965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散文,通过描绘千里马不遇伯乐、被埋没的现象,深刻揭示了人才遭际之不易和选拔任用之道的重要性。

原文如下: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於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此段开宗明义指出,在世间只有出现识别良驹的伯乐之后,真正的千里马才能显现其价值;然而遗憾的是,虽然潜在的优秀人才(比喻为千里马)普遍存在,但能发现并赏识他们的人(即伯乐)却并不常见。因此即使存在卓越出众的人物或事物,也可能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发掘者而在平凡中消磨一生,无法展现出应有的才华与光辉。

接着写道,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段话进一步阐述了一个重要观点:如果对一个具备特殊能力之人未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培养使用,就如同驾驭千里马不得要领一般——鞭策它而不按照让它发挥潜能的方法去驱使,喂养它又未能满足它的需求使其充分发挥潜力,当它们表达自己的诉求时也不能理解体会。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手持缰绳站在那里感叹,“世上哪有什么好马呢?”这其实并非真的缺乏优秀的个体,而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如何正确地对待和开发这些宝贵资源。

综上所述,《马说》一文借助生动形象的马喻来尖锐批判当时社会忽视人才培养以及用人不当的社会现象,并借此呼吁统治阶层应当重视挖掘和合理利用各类人才,强调慧眼识才对于国家繁荣昌盛的关键作用。这一主题在今天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教育功能,提醒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要尊重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努力营造适宜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机会,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大局和个人理想实现。